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首页 > 高职专科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拍照、语音搜题,请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 下载APP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近百年的中西文明碰撞,是西方多元竞争性文明与中国大一统的“安分敬制”性文明之间的碰撞;中国近代的挫折与失败,与这种以安分为内核的文明共同体缺乏演进与适应能力有关。这主要说明()

A.传统文明在近代演进中得以充实

B.两种文明在碰撞中实现双向发展

C.西方文明全面超越中国传统文明

D.中西方文明结构影响了社会走向

答案

D、中西方文明结构影响了社会走向

更多“有学者指出,近百年的中西文明碰撞,是西方多元竞争性文明与中国大一统的“安分敬制”性文明之间的碰撞;中国近代的挫折与失败,与这种以安分为内核的文明共同体缺乏演进与适应能力有关。这主要说明()”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中国近代的素描,源自于近百年的____()

A.中西文化对比

B.中国人自身的探索

C.中西文化交流

D.西方的文化侵略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2015·海南高考·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

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以下资料摘编,联系资料所涉及的“中华文明史是五千年还是一万年”这个课题的形成和初步进展,说
说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大趋势。 ——“中华文明五千年”这一沿用了近百年的说法,是依据司马迁《史记》以黄帝为古史开端的旧说推演出来的。100年前,中国的考古工作还未起步,用碳十四测定古物年代的方法尚未发明,西方学者对于中国古史的说法尚未传人中国。当代有学者认为,这一判断形成了中华文明发源的一元论,并把我国的文明发展史与民族形成史抹掉了。 ——西方学者的看法是:20世纪初期,认为中华文明来自古巴比伦,全长四千余年。20世纪中期,依据西方学者的标准(必须同时具有系统的文字、青铜器、城市、神庙),认为中华文明全长只有3400年。20世纪晚期,西方学者面对7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工作的巨大进展,宣称这一大批新材料一再改变他们对中华古史的看法,可能还需要10年功夫,才能对所有的新发现进行有价值的综合。 ——1991年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发表谈话,认为时至今日,重建中国古史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可把其框架概括为“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启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1 997年,海峡两岸史学家合撰中华民族史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提出了“中华文明史可追溯到万年前”的论点。1999年,史学家史式著文阐释,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逐渐转入农耕生活,开始定居,进入母系社会。一万年是文明史,是中华文明从开始到逐渐形成的历史;五千年是国家史,是从许多方国逐渐合并成为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历史。以前西方学者说中国的水稻栽培技术来自印度,因为印度考古发现在7000年前已有人工栽培稻谷;但是不久之前,湖南澧县彭头山古文化遗址中出现了距今9000年的人工栽培稻谷。以前总认为中华文明完全产生于黄河腹地,中华民族来自黄土高坡,但是通过对7000年前河姆渡古文化遗址的发掘,了解到我们的先民已以轻舟出海,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海洋民族,现代遗传学家也通过对DNA的分析,为此提供了旁证;学术界正在重新探讨中华文明发源于东南发展于西北的说法。以前文艺界认为中国上古时代缺少神话与史诗,现在发现保存在民间,停留在少数民族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口头上的神话与史诗十分丰富。以前只知道中国古代有几项重要的发明,现在的考古发现说明,全人类200项最重要的发明创造,追本穷源,一半以上都是中华文明的产物…… (以上资料采自史式《五千年还是一万年》,见《团结报》1999年6月10日)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有学者指出,《郑和航海图》(即《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是明朝与西方海上交通的真实写照,《蒙古山水地图》(又名《丝路山水地图》)手卷则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这两幅地图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朝贡贸易制度发展到顶峰

B.中国人已经具有较丰富的地理知识

C.政府倡导对外开放的政策

D.中西方之间海陆经济交流活动频繁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面关于总体文学研究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从多元的总体文学的视角进行东西方异质文明的比较研究,既可进行理论的辨析,亦可进行作品的比较

B.理论方面,关于中西诗学灵感论的研讨,便是典型的例证

C.关于灵感问题,西方的权威理论是柏拉图的“迷狂说”

D.中国古文论关于“灵感”问题流行的则是严羽等人的“妙语说”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金字塔是()文明的象征,在尼罗河沿岸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遗存近百处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巴比伦

D.古代中国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西方学者认为:“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非洲人从来就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明",这一观点()

A.对非洲文明的评价坚持瓣证的观点

B.正确评价了非洲文明的历史

C.对非洲文明存在岐视与偏见

D.目的是为在非洲雅民扩张寻找借口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中西建筑艺术的差异包括()A.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
中西建筑艺术的差异包括()

A.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的个体建筑。

B.中国传统建筑,从整体到构件,大都采用木质材料。这种不同于阴冷的石头的材料,具有让人感觉温暖、实用、轻捷的特点,传达出一种入世的生活气息。

C.西方文明对神灵的崇拜、对宗教的敬畏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建筑艺术,突出建筑本体、风格多样变化和直指苍穹的艺术造型等个性特征,在西方宗教建筑上表现得非常充分。

D.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人物的恩惠更大。”对该项发明阐述最准确的是()

A.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B.炸毁了封建骑士阶层

C.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D.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有学者指出,“文景之治”时期恰值汉代地方权力最为活跃的时期;“开元盛世”之后唐朝虽然由盛转衰,但唐王朝经济活跃、文化昌明、作为东亚文明中心和世界仰慕之国的地位继续保持了百年之久,这一阶段正是地方权力扩大而尚未失控的时期。作者意在强调()

A.汉唐盛世都是以君主的开明为基础

B.地方分权有利于维护王朝统

C.地方适度分权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

D.汉唐繁荣得益于地方分权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已付款,但不能查看答案,请点这里登录即可>>>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优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