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样是根据第7小题表格中的数据,计算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为()。
A.1.27%
B.1.4%
C.2%
D.4%

A.1.27%
B.1.4%
C.2%
D.4%
第2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球面角超 总椭球体 大地主题反算 子午线收敛角 水准标尺基辅差
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以___________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___________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以格林尼治子夜起算的___________称为世界时。
2、ITRF 是___________的具体实现,是通过IERS分布于全球的跟综站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来维持并提供用户使用的。
3、高斯投影中,_____投影后长度不变,而投影后为直线的有_____,其它均为凹向_____的曲线。
4、重力位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和,重力位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5、大地线克莱劳方程决定了大地线在椭球面上的_______,某大地线穿越赤道时的大地方位角A= 60°,则能达到的最小平行圈半径为长半轴a的_____倍。
6、正常重力公式 是用来计算______ 正常重力, 其中系数 是称为___________。高出椭球面H米高度处正常重力与椭球表面正常重力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7、在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三个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8、地面水平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上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
9、椭球面子午线曲率半径 ,卯酉线曲率半径 _______,平均曲率半径 ________。
它们的长度通常不满相等,其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10、、某点在高斯投影6°带的坐标表示为 3026255m, 20478561m,则该点在3°带第39带的实际坐标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其三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为________。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可分为岁差和章动,假设地轴的变化只考虑岁差的的影响,则与其地轴相对应的赤道称为_____________。
A、瞬时赤道 B、平赤道 C、协议赤道
2、地面上任意一点的____________是指该点沿_____________方向至____________的距离。
A、正高、垂线、大地水准面 B、大地高、法线、大地水准面 C、正常高、垂线、参考椭球面
3、在精密水准测量中,为了减小或削弱 角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水准测量外业观测中一般采取下列_________组方法。
A、视距相等、改变观测程序 B、视距相等、往返观测 C、视距相等、不同观测时间
4、高斯投影是______________投影,兰勃脱投影是________________投影。
A、正轴圆柱、正轴园锥 B、横轴椭圆柱、正轴圆锥 C、横轴椭圆柱、横轴圆锥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白塞尔大地主题正算的基本思想?
2、在精密水准测量概算中包括哪些计算工作?
3、为什么要进行换带计算?试简述间接法进行高斯投影换带的计算过程。
4、什么是水准测量理论闭合差?试阐述产生理论闭合差的原因?
五、论述题(共13分)
试述椭球面三角元素归到高斯平面上包括哪些内容及需要进行哪些计算工作?
六、计算与证明(第1小题7分,第2小题8分,共15分)
1、 。
2、设高斯平面上有一点,其坐标值为x1=0m,y1=-290km,试绘图说明该点换算至相邻带上时,y2之概值是多少?注:设a =6400km,π取3.14,精确到km。
第3题
A.数据透视表用于汇总和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B.数据透视表会随着源数据的更新自动更新
C.可以根据喜好设置及动态改变数据透视表的版面布局
D.数据透视表可以方便地实现数据的计算功能,如设置值的汇总方式
第4题
A是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第1~3年每年的生产量(基于正常生产能力)都是8 000件,而销售量分别为8 000件、7 000件和9 000件。单位产品的售价为12元/件。生产成本中,单位变动成本5元(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基于正常生产能力8 000件,共计24 000元,每件产品分摊3元。销售和行政管理费假定全部都是固定成本,每年发生额均为25 000元。 要求:根据资料,不考虑销售税金,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各年税前利润。
第5题
天宇公司2008年12月31日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对照表(试算平衡表)如下:
要求:根据试算平衡的原理将表格中标有括号的位置填上数据(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第8题
A.大数据智能理论
B.跨媒体感知计算理论
C.高级机器学习理论
D.群体智能理论
第9题
资料一: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W公司情况及其环境,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由于20×7年销售业绩未达到董事会制定的目标,W公司于20×8年2月更换了公司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
(2)W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模式在20×8年发生了变化。20×8年之前采用代销模式,在代理商对外销售相关产品后,W公司根据代销清单以低于建议零售价7%的出厂价向代理商开具代销产品的销售发票,代理商有权退回未对外销售的产品。20×8年初开始改为经销模式,即由经销商(大部分是原先的代理商)以较优惠的出厂价(平均低于建议零售价13%)买断相关产品,W公司向经销商发货即开具销售发票,经销商不再享有退回未销售产品的权利(产品质量原因除外)。20×8年,W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平均上涨约5%,但主要产品建议零售价与上年基本相同。
(3)W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于20×8年末纷纷推出降低促销活动。为了巩固市场份额,W公司于20×9年元旦开始全面下调了主要产品的建议零售价,不同规格的主要产品降价幅度从5%到20%不等。
(4)20×8年初,W公司将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由25年到35年变更为20年到35年,机器及其他设备折旧年限由8年到12年变更为8年到10年。残值率仍为3%.
(5)W公司于20×8年7月完工投入使用的一个仓库被有关部门认定为违章建筑,被要求在20×9年6月底前拆除。
(6)20×8年初,W公司启用新财务信息系统,并计划同时使用原系统6个月。由于同时运行两个系统对W公司相关部门人员的工作量影响很大,2个月后,W公司决定提前停用原系统。
(7)20×8年末,W公司的母公司宣布在未来2年内将逐步增加对W公司的投资。
资料二: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获取的W公司财务数据,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资料三: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有关销售与收款循环、存货与仓储循环的控制,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销售部门在批准经销商的订货单后编制发货通知单交仓库和会计部门。仓库根据发货通知单备货,在货物装运后编制出库单交销售部门、会计部门和运输部门。会计部门根据发货通知单和出库单在系统中手工录入相关信息并开具销售发票,系统自动生成确认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分录并过入相应的账簿。销售部门每月末与仓库核对发货通知单和出库单,并将核对结果交销售部经理审阅。
(2)系统每月末根据汇总的产成品销售数量及各产成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自动计算主营业务成本,自动生成结转主营业务成本的会计分录并过入相应的账簿。
(3)会计部门每月末编制存货的结存成本及可变现净值汇总表,将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的部分确认为存货跌价准备。
资料四:B注册会计师对销售与收款循环、存货与仓储环的控制实施测试,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测试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从W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选取20×8年12月的1笔交易,注意到相应记账凭证只附有若干销售发票记账联。财务人员解释,在审核出库单并据以开具销售发票后,已在销售发票的记账联上注明出库单号,并将连续编号的出库单另外装订存档。审计选取了1张注有2个出库单号的销售发票记账联,在出库单存档记录里找到了相应的出库单。出库单日期分别为12月14日和12月16日,销售发票日期为12月16日。
(2)在抽样追踪20×8年11月10个主要产品的主营业务成本在系统中的结转过程时,注意到有2笔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存在手工录入修改痕迹。财务人员解释,由于新系统的相关数据模块运行不够稳定,部分产成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的运算结果有时存在误差,因此采用手工录入方式予以修正,并且只有财务经理有权在系统中录入修正数据。审计检查了相关样本的手工修正后产成品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没有发现差异。
(3)检查了20×8年9月末产成品成本及可变现净值汇总表,发现其中的产成品成本数据与20×8年9月末产成品成本账面余额稍有差异。财务人员解释,该差异是在编制完成9月末产成品成本及可变现净值汇总表后,根据仓库上报的第3季度末盘点结果调整部分成品账面余额所致。
要求:
(1)针对资料一(1)至(7)项,结合资料二,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指出资料一所列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存在,简要说明理由,并分别说明该风险属于财务报表层次还是认定层次。如果认为属于认定层次,指出相关事项主要与哪些财务报表项目的哪些认定相关。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1页至12页的相应表格内。
(2)针对资料三(1)至(3)项,逐项指出上述控制主要与哪些财务报表项目的哪些认定相关。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3页的相应表格内。
(3)针对资料三(1)至(3)项,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判断上述控制在设计上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分别予以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提出改进建议。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3页的相应表格内。
(4)针对资料四(1)至(3)项,假定不考试其他条件以及资料三中可能存在的控制设计缺陷,逐项指出上述测试结果是否表明相关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如果表明相关内部控制不能得到有效执行,简要说明理由。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4页的相应表格内。
(5)针对资料一(1)至(7)项,结合资料三和资料四,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判断资料三所列控制对防止或发现根据资料一识别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否有效。如果有效,指出资料三所列控制与资料一的第几个(或者哪几个)事项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直接相关,并简要说明理由。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4页的相应表格内。